|
抽水蓄能
来源:五局时代
时间:2025-07-11
7月4日,在群山环抱的施工现场,彩旗招展、机械轰鸣,黔南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堆石坝填筑启动仪式隆重举行。随着第一车石料倾泻而下,这项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实施项目正式迈入主体施工的关键阶段。
智能筑坝:赋能“双碳”战略
水电五局参建的上水库工程作为黔南抽水蓄能电站核心枢纽,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,坝高60米,库容850万立方米,防渗面积40.2万平方米,是目前国内已知同类型防渗面积最大的水库。
建成后将与福泉市下水库形成566米落差,成为西南岩溶地区装机规模最大、水头最高的抽水蓄能设施。
环保效益显著
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成投运,环保效益十分显著——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约61.14万吨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1万吨,对提升贵州电网灵活调节能力、保障新能源安全可靠消纳、支撑贵州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
科技筑牢基石
此次堆石坝填筑工程计划工期12个月,将采用“碾压质量智能监控分析系统”,结合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信息化管理手段,利用碾压实时监控平台,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控,确保坝体沉降控制在毫米级精度,用科技力量筑牢工程质量基石。
五局铁军:铸就“双优”工程
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,地处乌江与沅江水系分岭地带,位于黄丝背斜的宽缓箱状背斜核部。这里峰峦叠嶂、深谷纵横,典型的溶蚀地貌带来了不小的工程挑战:落水洞、溶蚀洼地、水平溶洞等岩溶形态星罗棋布。
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,以“打造优质工程、服务‘双碳’战略”为目标,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,采取针对性措施,成功啃下了这块“硬骨头”。
落水洞“填洞秘籍”
施工团队先精准清除洞体周边覆盖层,紧接着向洞内回填大块石并反复压实,确保每一块石料都与洞壁紧密咬合,形成第一道坚固屏障。
在此基础上,依次铺设50厘米厚碎石层与30厘米厚粗砂层,如同为坝体穿上“过滤铠甲”。
关键的扩挖浇筑混凝土塞环节,需精准扩挖后一次成型,同时预埋D50毫米PVC排水管,按1米标准间排距布设,管口以土工布严密包裹,既防堵塞又保排水通畅。
最后在开挖面依次铺筑100厘米反滤层与100厘米过渡层,再分层填筑堆石料,让隐患溶洞变身坝体坚实根基。
岩溶洼地“整平防渗术”
建设团队采用“分层递进式整平防渗术”,先彻底清理洼地周边覆盖层,消除表层不稳定因素。
在此基础上,依次铺设回填堆石料、100厘米过渡层、100厘米排水垫层,构建起立体排水系统。
最关键的防渗环节,用10厘米沥青混凝土整平胶结层,再铺设10厘米沥青混凝土防渗层,最后以0.2厘米封闭层收面,形成“刚柔并济”的防渗体系。
这套工艺如同为洼地穿上六层“防护外衣”,既解决了地形整平难题,又实现了防渗性能的极致提升,为坝体长期稳定筑起铜墙铁壁。
精筑每方水土,共绘零碳蓝图
水电五局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者们
将以质量筑基、用安全护航
在黔南的绿水青山间
点亮璀璨的绿色未来!
国际储能网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国际储能网无关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凡注明“来源:国际储能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国际储能网,转载时请署名来源。
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。
图片正在生成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