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抽水蓄能
来源:中水电四局西南分局
时间:2025-09-02
8月30日,陕西山阳抽水蓄能电站通风兼安全洞单月开挖进尺突破210米,刷新该工程施工进度纪录。
作为陕西山阳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,通风兼安全洞全长903米,净断面尺寸宽8.55米,高8.6米,综合坡比为百分之八,工程体量与技术标准颇高。施工中最大的挑战在于部分区域围岩极为松散,易发生坍塌,以及叠加地下裂隙渗水频发,这些问题不仅会加剧岩面风化风险,更是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。面对传统工艺难以应对的困境,项目部将“围岩支护流程优化”作为核心突破口,结合工程实际状况,创新打造更贴切、更有效的施工方案。
针对施工中出现的核心痛点,生产、技术、质量等部门多次联合讨论,创新推出“动态适配+分步加固”的优化工艺,以精准施策破解围岩难题。项目部第一时间建立围岩实时监测机制,通过高精度设备捕捉岩体位移、应力变化,根据数据动态判定围岩稳定性等级。对稳定性较差区域,项目摒弃传统粗放支护方式,创新设计 “五步递进加固”工艺流程,以层层衔接的精细化操作筑牢安全防线:第一步,开挖后立即进行初喷混凝土作业,采用早强型混凝土快速封闭岩面,防止岩体暴露风化、掉块,为后续支护争取关键时间;第二步,迅速立设高强度钢拱架并挂设钢筋网片,钢拱架按加密间距布设,与网片紧密贴合,构建稳固的支护骨架;第三步,喷护一半厚度混凝土,将钢拱架、网片与岩面初步固定,形成“骨架+保护层”的基础支撑结构;第四步,钻设锚杆孔并注浆,锚杆深入稳定岩体内部,通过注浆填充裂隙、增强岩体整体性,实现“深层加固”;第五步,补喷剩余厚度混凝土,完成全断面封闭支护,形成全方位防护体系。相较于传统“先立架后喷护”的单一模式,它实现了“边开挖边加固、从表面到深层”的动态防护,每一步都针对松散围岩的特性精准发力,既避免了岩面长时间暴露的风险,又通过“分步注浆+全断面封闭”提升了支护强度,彻底解决了松散围岩易坍塌的难题。
此次单月210米的突破,是优化工艺与高效施工模式协同作用的结果,不仅彰显项目团队的技术实力与担当,更证明创新工艺在复杂工程中的核心价值。下一步,项目部将继续优化施工工艺,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管理举措,以矢志不渝的决心保障隧洞安全、高效地掘进,为隧洞如期贯通全力冲刺!
国际储能网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国际储能网无关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凡注明“来源:国际储能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国际储能网,转载时请署名来源。
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。
图片正在生成中...